2018年2月26日 星期一

戰雲密報 The Post

七十年代美國發起越戰,整個戰爭長達二十年。當時美國政府在這場戰事早期開始做了一份詳細的研究報告,史稱為<五角大樓文件>,希望了解這場戰爭是否一個正確的決定及該否繼續進行。這份文件紀錄了歷屆美國總統一直明白這場戰爭亳無進展,卻不斷對外宣稱情況非常樂觀。到戰事後期,文件被洩漏,被華盛頓日報及其他報紙報導,導致了美國政府後來決定停戰。

<戰雲密報>講述的是華盛頓日報的總裁Katharine(Meryl Streep演)及總編輯Ben(Tom Hanks演)如何在政治,報紙營業危機及言論自由之間周璇。

吸引我進場主要是Meryl Streep 及Tom Hanks,老實說,近年來,言論自由這個題材已經變得很泛濫,大部份處理得不太好,變成老生常談的一件事情。可是,難得這次經典影帝影后共聚一堂,再加上近這幾年Meryl Streep所出產的電影也一般般好看,而她這次憑此劇得到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因此也決定進場看看。幸而,各主線演員演技不慍不火,使電影並無流為一套突兀的熱血片。而且,除了這一個主題外,電影也特別點出了以前女性地位不平等地位的這個問題,這是有點出乎意料。

Meryl Streep把角色Katherine詮釋得很出色。Katherine 原本是一個亳無自信的總裁,只因丈夫自殺才硬著頭皮接管生意,因此,她凡事都要詢問其他人的意見。但是後來,她漸漸察覺到作為出版者的社會責任- 監察政府。這種責任與華盛頓日報的生存當然是水火不容。揭露事實的真相必會得罪美國總統,然後面臨倒閉的報紙也必然受到窮追不捨的打壓。要作決定這個重責逼使她轉化成一個領導者。Meryl Streep把當中的這種轉變及掙扎都中肯地表達出來,反之,由Tom Hanks飾演的Ben感覺上便沒有什麼讓人深刻的地方。

電影中的Katherine一開始看來平平無奇,在股東大會中膽小到連一句也說不出來。但Katherine並不是沒有才能,因為後來就是她領導著日報報導了五角大樓文件及更後期的水門事件。她的自卑只是因為那個年代仍然是男尊女卑,普遍地,女人都被視為沒有才能。Katherine也如是,四周的親友認為她根本沒有領導能力,只適合搞搞聚會,身邊的親友也一直懷疑她的決定。有一幕,Katherine什至告訴女兒連她自己也覺得以前自己父親把日報交給丈夫掌舵是自然不過的事情。所以,當我在結局看到Katherine自信的改變時,確實鼓舞。

在電影中段,當華盛頓日報把文件公布時,政府便控告日報洩露國家機密,影響國家安全,然後逼日報停止報導,壓迫媒體的言論自由。我覺得這套戲處理自由言論這個主題值得一讚的地方是它沒有把華盛頓日報素造為一個大英雄。事實上,華盛頓日報不是第一份報導五角大樓文件的報紙,而它最後能全身而退都是因為後來有太多其他報紙報導這一份文件。因此,可以說是因為眾媒體的力量才能夠勝出。

在劇終時,女記者宣布法院的判詞,道出了整套戲的主旨:

"In the First Amendment the Founding Fathers gave the free press the protection it must have to fulfill its essential role in our democracy. The press was to serve the governed, not the governors."

是的,這一個責任是所有媒體的責任。而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媒體。這世上並沒有one man team。

2018年1月20日 星期六

片甲不留 - 什麼都沒有了

片甲不留 - 什麼都沒有了。

這套電影早在2016年香港獨立電影節上映,但近來才有機會觀賞。這套戲主要講述一個被放上了黑名單的中國藝術家,唐平,如何在被壓迫下生活及創作。

一開幕,唐平與一群藝術家蹲在地上,抗議畫家村被強行拆卸,公安進場拘捕人群,他們掙扎。然後,唐平進了牢,出牢,與好友黃金甲及妻女移到了東莊繼續生活。在東莊,他只能負擔只有四面牆的空空小房間,像預示了唐平空無一物的命運,即至結局。即使在如此窮困的環境,他仍堅持創作。對社會的忿怒,唐平仿佛只能用血乾涸在畫布上才能表達出來,因此他用自己的血作畫,那些血不單單代表的被壓迫,也代表更多被壓迫而流血的人。他不願順服制度及商業化的社會,因此,他的畫作總是不能展出。

«片甲不留»反映了現今藝術世界的商業化。即使是真正的藝術品,若果不加上華麗的包裝及跨張的宣傳,像是唐平的畫作,最後仍是無人問津。反而,那些用噱頭包裝的物件反倒成為灸手一時的藝術品,就如黃金甲的創作。

可是,黃金甲錯了嗎?導演沒有狠狠批評黃金甲,也沒有把他置於一個低等的位置。黃金甲也不過是為了生活而順從大眾的藝術家們的其中一個,唐平雖不讚同但也了解,即使唐平狠狠批評過黃金甲,但最終也接受了黃金甲的敬酒。結尾時,唐平再次被捕,黃金甲也為他請了律師,總算沒有忘記他們的情誼。如果黃金甲在一個完善及公義的制度,也許他就可以一心一意創作。

結尾的入牢是因為唐平為了表達自己意見,在街頭做了一次行為藝術。這次,他受了不少苦,身體變得殘缺。出牢後,他因此小有名氣,也因此外國的畫廊終於決定與他合作,為他舉辦畫展。可惜,妻女離開,被朋友出賣,因在牢中受刑連完整無缺的身體不屬於自己。所有他曾擁有也消失了,什麼也沒有了,在這時候,這個畫展也還有什麼意義呢?

在結局,他在自己的畫展中,站上了台,在畫展中朗讀了一首詩歌:

//死亡,這是我給你們講的第一課
死並不可怕,就怕死錯了地方
這就像生活,一對錯誤的父母
在錯誤的時代把我們生在一個錯誤的國家// *

然後把自己的畫作全送給四圍的觀眾,連全身的衣服也脫下了。什麼也沒有了,在這個時候,還有什麼可以輸呢?這是對社會一種豁出去的挑戰,還擊制度的壓迫及商業化的社會。

這套電影真實地反映了現今藝術世界的商業化及制度的排斥性,這一種反映並不是為了提供一個答案給觀眾,而是讓觀眾在觀看時自己思索這些問題。在虛幻的故事劇情中,導演加入了中國藝術家各種行動藝術的紀錄片段,和戲中的情節互相對應,也增加了片的真實感,仿似唐平就是這些藝術家的代表,一個化身。

或更什,他是被壓迫小眾的化身。

戲中主線人物都是小人物,沒有名氣,全都活在一窮二白的生活中。即使他們甘願貧窮過活,但願能真誠表達自己的意見,整個社會也容不下他們,並用不同手段排斥他們,消滅他們與制度的相異性。這些手段看似只是單單消除藝術與制度方面的相異性,但實際這些手段還會催毀整個人一切,如唐平失去安穩生活,家庭,什至自己的身體。生命還可能存留,但生活及心靈已經殘缺不堪。這是另一種方法的謀殺:

//更寶貴的是犯人們的時間,一臉盆鴿子肉
期待著和平使者,閃電掠過窗外
一個極端無恥的人豎起了不朽的雕像
一個無比純潔的人早已灰飛煙滅// *

制度的排斥性不過就是要把所有不順從的人都消滅得片甲不留。

*《我們的罪行》俞心樵

2016年7月15日 星期五

寒戰II - 法律在政治的地位


寒戰2的賣點除了三位影帝的精湛演技及多場爆炸動作景頭外,就是法律與政治的關係。

由上一集開始,陸明華(劉德華飾)提出香港成為最安全的理由是三權分立的制度(即是財政,法律及司法是三樣互相制衡並能獨立存在),也表明這是香港的核心價值。這次的續集也主要承計這一點,所以這次出現了資深大律師簡奧偉(周潤發飾)。

(以下有劇透。)

簡奧偉在戲中是法律獨立的一個化身。當律政司司長為了邀請簡加入委員會而特意送上一部舊式相機,簡便對律政司司長說:「Digital 是好的,但Analog才是我的最愛,你明白嗎?」由此可見,法律不該被任何事凌駕。另外,在質詢劉傑輝(郭富城飾)關於寒戰行動的合法性,提出了警察的行動不該繞過法律,表示即使非常時期也不該用非常手法。

劇中把劉SIR包裝成一個為香港安全而戰鬥的英雄,所以他為了查出幕後黑手,上一集不惜把機密資料透露給廉政公署,今集更暗地竊聽簡徒弟的私人電話。最終,劉SIR當然打敗了中層頭目,取得階段性的勝利。結局時,劉SIR還看著「香港是最安全的城市」的標語,帥氣地離開警察總部。

而我,則膽戰心驚。

當法律不能制衡政治時,掌權者便可隨己意動用資源去完成自己的目標。
就如同戲中的劉傑輝,劉SIR。

劉SIR這一刻以"維繫香港安全"為目標,所作一切都是出於正義的非常手段,所以可以繞過不同部門的準許而私自竊聽大眾市民的電話,更加不需負上任何法律責任。
下一刻,如果劉SIR認為要維繫香港安全就必須殺死所有對敵,什至大部份市民,那時候還有誰可以制止他呢?是代表法律獨立的簡奧偉嗎?

我認為這是寒戰II 的一個敗筆。

正正因為我們不能保證每個人,特別是掌權者,所作的都是正義,法律才會出現作業監管的角色。當然,現今的法律是否全然擁有公義性,這又是另一個問題,筆者不在此討論。

我想說的是,當法律向政治妥協時,我們將活在寒戰所描寫的環境當中。不過這次劉SIR並沒有做拯救我們的英雄,他加入了反派,成為最終頭目。

我很深刻的,是律政司司長在戲中曾對簡大律師說了一句:「政治是有很多潛規則。」
這個潛規則是否包括了我們默許人以正義為名,把手段凌駕於法律之上呢?
如果我們讚成了這潛規則,我們所剩餘的,就是妥協了的法律。


2016年7月13日 星期三

羅茲: Radegast Station,隧道的盡頭

羅茲,波蘭一個非旅遊區小城市。在這小城裡有一個Radegast Station,它是在二戰中一個中轉火車站,猶太人先從德國被運到這裡,然後再轉運到著名的奧斯威辛集中營。

這個中轉站現在成為一個很小的博物館,展出當年運送猶太人的火車箱。走進去,看到陽光從車窗外投射到深啡色的木地板上。我不禁順著光線望出窗口,看見波蘭一故如是的藍天和白雲。
我嘗試想像當時囚於車箱內的猶太人是用一個怎樣的心情去看待這片如畫的風景?
事實上,這件事太困難。當時,我只有一個想法:這曾是某些人最後看到的一個藍天,而我正在看著同一個天空。

離開火車箱,再往前走是一條隧道。兩旁展出當年猶太人的登記名冊,每一頁約五十人,名冊上除了姓名,也列明了各人的地址及出生年份。我目測,整條隧道約二百米,如果用跑的速度,估計二十幾秒應該可以到達盡頭。我突然發現,在這單單二十幾秒裡,就目睹了幾萬人的逝去。歷史,那刻,嘲笑地展示它折疊的能力。

盡頭處,展出了當年被充公的物品。它們雖舊舊殘破,卻堅定地告訴你,它們的主人是一個會哭會笑,會用剪刀修頭髮,會收藏無聊的小物品的人物。如你,並沒有異處。
當你明白人類是一個大群體時,歷史就不能再分為我們的和他們的。這個歷史是所有人所必需承受。如果不尊重歷史的真確性,就是間接否定自己,因為我們都是整個歷史下的產物。


2015年4月7日 星期二

《狼圖騰》:人類對自然的破壞



狼,捕獵時奸狡的策略,表現智力高;奔跑於草原,成為了自由的象徵;撕裂獵物時,是力量的湧現。也許,就是這些特性,迷住了草原人,成為了他們的圖騰。
故事從知青陳陣選擇到內蒙下鄉,為了避開大城市時文化革命的混亂。內蒙的一大片接一大片草源,在淨藍的天空下,給予人一種平靜的感覺。
當然導演Jean-Jacques Annaud能把那種宏大廣闊景色呈現於眼前,確實功力深厚,而狼的毛色及光澤在螢幕下真的很美麗。另外,導演在不同情節,也能把狼的舉動神情配合到,讓觀眾讀慬它們的思想和感情,整個電影便成了我們與狼一段段的直接交談。
戲情發展下,陳陣因為喜歡上狼,偷偷收養了一隻小狼,每天餵食,更陪牠上山下海,與它產生了深厚感情。同時,在內蒙的生活中,他看到人與狼的衝突,及人類為了自己生活而把狼群趕盡殺絕。
初到內蒙時,陳陣認為牠們很殘暴,把黃羊大屠殺。那時,蒙古人阿爸回答說:「其實黃羊是最可惡,把草原都吃清光。草是大生命,羊只是小生命,所有生命都要靠大生命才能生存。」是的,連我們也是小生命,只能依靠泥土這大生命才可存在。可是,人總是以為自己是大生命,為了自己的慾望而毀壞搶劫。
自然的平衡容許為了生命需要而獵殺及被獵,所以狼會捕獵羊作食物,一種出於簡單的求生本能。很多時,人卻不單只是維持基本生活,而是不斷要求更多。因此,戲中的有個內蒙人為了一部收音機出賣自己族人的秘密,獵人們屠殺狼群去出售毛皮到外國賺錢,外省人明知內蒙土地不合適農耕也要用盡一切化學物去改變環境。
這個世界,只有人類這種動物會永不滿足,自以為是世界的主宰。
電影呈現了真實世界的一個道理:壞人並不一定有惡報。因此,死亡的是愛護草原的父子,而不是出賣族人的貪婪者;被滅殺是狼群,而不是遷移入內蒙的外省人。這種邏輯很可笑很悲哀。

2015年3月2日 星期一

檳城第一天

這次的旅行是五日四夜,但所謂其實第一天是搭凌晨飛機到檳城,因此實際遊玩的時間只有四天四夜。

當夜晚上夜晚八點半出發,凌晨一點到達了檳城。因為今次與母親同行,便不在機場睡,搭乘的士。檳城機場非常小,只有兩層,人很少,看來很少旅客會睡機場。我的酒店在喬治市,離光大約十分鐘路程,十二點前從機場到喬治市範圍是rm44.7,但過了十二點,會加收50%附加費,所以變成rm67,我曾問過私人出租車價錢,竟然是rm100,所以我認為大家不用四周問價。機場的士出租站在大門口附近,非常易找。由機場往喬治市約三十分鐘,中途完全沒有塞車。

一到酒店立即洗澡,然後睡覺,第二天八點起床,九點出門。本來會吃雲向麵,可是到了茶室,發現已經關門了,可能太遲,雲吞麵已經售罄了。

如此,我便決定往1st avenue吃舊街場咖啡。之前上網看過檳城出名食品之一便是白咖啡,它是經棕櫚油烘烤,然後沖調後便加入練奶。我們在舊街場點了兩個早餐,一個是蛋吐司,另一個是炒麵,然後點了兩杯白咖啡。白咖啡味道很甜及濃,對於一向只飲齋啡的我,並不是太喜愛。食物水準中上,蛋吐司點附隨的醬,味道不錯。而炒麵有些甜魚仔,也挺好。





吃飽後,就到光大廣場巴士站的CAT Shuttle到維多利亞皇后鐘樓。

鐘樓是由檳城的一位華商謝氏於1897年資助建成,以紀念維多利亞皇后執政60周年紀念。大鐘樓高60英尺,一英尺代表女王執政一年,象徵著維多利亞皇后60周年紀念。很快就看完了,然後就到康華麗斯城堡。

康華麗斯城堡就在附近,步行十分鐘多就到達了。由於我對於大炮沒有太大興趣,所以只是在外圍走走,看看簡介。


之後,我便經檳城市政廳到聖喬治大教堂。

檳城市政廳

聖喬治大教堂
很可惜,當時聖喬治大教堂並不在開放時間,所以我並不能進去參觀。在香港時,一直很想進入這個大教堂並祈禱。

既然不能進去,又是四周拍拍照就離去了。



下一站是
檳城博物館。只要馬幣兩元,就可以看到飽。(我看了一個小時半)


檳城博物館門口


這個博物館主要介紹檳城的歷史,會講解檳城人的祖先是從那裡移民過來,他們的文化,習俗及服飾等等,是認識檳城一個好地方。

離開博物館,便到小印度走走,約二十分鐘路程。


小印度有很多清真寺,好像無處不在,哈哈。

由於早上吃太飽,所以一直到了五點多才吃東西。我是超愛吃麵包類,所以也大愛印度的薄餅。晚餐餐廳是 Sri Ananda Bahwan ,很易找,因為有兩間分店,而且店招牌很大。



因為我很愛吃NAAN,而且又很易飽。因此我只點了NAAN。看下去好像很DRY,但其實很好吃。入面非常厚,還有雞肉在裡面。

吃完又在小印度四周走走,買些香料及咖哩粉回香港煮食用。
看到大叔手上的鸚鵡,覺得很神奇。

第一天對檳城已經很有好感,食物美味,東西便宜,人又純樸,而且四周都是古舊建築物,唯一辛苦是天氣太悶熱了。




2014年12月9日 星期二

霍金,愛的方程式 ─ 一切起源的公式


這一套戲,並不是一套浪漫式童話故事,而是描述一個愛情的真實性。所以,若你抱著王子與公主永遠幸福生活的心態去看,對不起,你會失望。
愛情,在沉重的負擔下會磨滅,就如同霍金的妻子,珍。她要不斷要照顧整個家庭及面對生活的困難下,更放棄了在牛津大學的學位,願意到社會工作。經過那麼多年,她已經不能再愛他。她說: I have loved you,暗示了她是因為責任感下而照顧他,什至是責任感使她扮作還愛他。
可能有人會責怪珍不能持續地愛霍金,但錯不在她。即使她並不再愛他,但也堅持照顧他這麼多年。如果沒有珍的支持及陪伴,霍金能夠撐得如此久嗎?他當然明白,所以他讓她離開,並且沒有對她持抱一絲怨恨。這是時間的問題,就是在那一個時間內存在愛情,而這一個時間內消失了。
戲中的霍金窮一生時間,去解決關於宇宙起初及時間的問題,探索時間能否倒轉而回到一個起初的點。他想用一個程式去解釋一切的起源,可惜這是不可能,而他應該暗暗知道,因為那個起點是愛,而愛是不能用公式量化。結尾有一段是他幻想時間倒轉而到了起點,那起點是他與珍的戀情發展的時候,也透露了他發現那麼多年的堅毅是來自這一份愛。
最後,這只是一套美化了霍金及他身邊人的故事。事實上,霍金的負面新聞一直而來也很多,包括了他喜愛看脫衣舞及第二任妻子(已離婚)曾向他施暴。雖然當時觀看時我也流了不少淚,但始終,電影是電影,現實是現實。